团学活动

当前位置:经济信息学院 / 党团工作 / 团学活动 / 浏览文章

经济信息学院开展防艾主题教育活动

作者:图/文 经济信息学院
发布时间:2024年06月03日
浏览次数:

2024年5月30日,经济信息学院利用德育晨会,面向全院学生开展防艾主题教育活动。

1.何为艾滋病

艾滋病是一种危害重大的乙类传染病,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免疫系统受损的疾病。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,特别是攻击CD4+T淋巴细胞,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,从而容易感染各种并发症,最终危及生命。1988年,世卫组织将每年12月1日定为“世界艾滋病宣传日” 。

2.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

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三种:性传播、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。其中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,每年新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中95%以上是性途径传播。一旦发生了高危性行为,应及时到医疗卫生机构咨询和检测,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。没有体液交换的日常生活不会传播,例如蚊虫叮咬、完好的皮肤接触唾液眼泪和汗液、拥抱握手、共同进餐等。因此,大家不必谈“艾”色变。

3.如何预防艾滋病的血液传播?

(1)规范献血行为:献血者应前往正规的血站进行献血,保障医疗用血安全。(2)确保安全输血:在需要输血时,一定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确保输血安全。目前,我国对血液制品的检测标准已经非常严格,大大降低了输血传播的风险。(3)拒绝非法注射:远离毒品,避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。如有需要,请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戒毒和康复治疗。(4)规范医疗行为:在进行针灸、穿耳洞等有创医疗行为时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,确保医疗器械的严格消毒。(5)提高自我保护意识: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发生高危行为后,应在72小时内使用阻断药物,连续服用28天,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。

4.艾滋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?

所有人群都为艾滋病的易感染人群,其中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:男性同性恋者、静脉吸毒者、艾滋病病人的配偶或性伴、父母是艾滋病患者的儿童等。

5.日常生活中,如何“防艾”?

(1)不要借用或公用牙刷、剃须刀、刮脸刀等个人用品;(2)不要擅自输血或使用血制品;(3)使用避孕套是预防性病和艾滋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;(4)禁止吸毒,不与他人公用注射器;(5)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、精液、乳汁和尿液接触。

作为一名大学生,我们应该多了解防艾知识,关注身心健康,避免受到伤害。


官网首页
在线报名
录取查询
在线咨询
联系我们